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。国际地位提升,外部崛起面临的新问题;国内发展困境,内部转型面临的新挑战。
2017年的宏观经济,尤其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活动经济走势如何?去杠杆目标进展缓慢之下,债务负担是否可以持续?2017年中国经济的风险防范与宏观政策的重点在哪里?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,尤其是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会不会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争?上述问题及其应对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重点,也是2017经济工作的重点。
中国转型的宏观背景,转型的选择和政策的基本趋向。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从产业的角度来讲,从产业的中低端迈向产业的中高端;从动力机制的角度来讲,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。过程充满风险,传统产业的破与新兴产业的立不对等,破多立少,破很快,立很慢,因此中国经济就会下行。
在这种大背景之下,如何崛起和适应?中央提出来“一带一路”引领,从外部来看,可以通过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形成全新的格局,有效的拓展我国的战略发展空间,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,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,有效解决资源获取问题,有效解决过剩产业问题,为改革和转型赢得时间。这是美好的愿望,也在这样做,但是能否顺利的推进需要智慧,需要企业家的勇气,更需要周边国家关系的友好改善。从内部来看,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,转变经济结构,改善投资效率。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而转变的过程充满风险与挑战,中国从数量赶超向质量、效益赶超转变。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动力,通过经济深度开放竞争、重构微观经济主体、城市化与再工业化带来的潜力空间。
2017年的政策,应着眼当下,立足长远。要警惕房地产泡沫与人口危机全面爆发强叠加,导致经济大幅度滑坡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风险。为此,既要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,严防信贷资金违约进入房地产市场,以及使用杠杆助长房地产泡沫。2017年的主线是稳健、积极、改革,从总体来说,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,外部发展的空间审时度势推进“一带一路”,内部深化改革,重构以往有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,协调发挥市场主体的合力作用,依托创新驱动,提升经济增长质量。
两千年封建王朝,那些曾在尘封的历史舞台上华丽起舞的人儿,或风华绝代,或暗伤穿心,转身尘世间,陨落如星光绚烂,划过星空,落尽繁华。历史叹息间,凄美如昙花。给大家介绍10个初听惊艳,再听依然的10个历史人名。